尿蛋白成份分析對腎病的診斷治療以及愈后觀察都具有重要意義,這些指標包括:
(1)尿微量白蛋白檢測:a.腎小球損傷時,尿中白蛋白排出量明顯升高,其升高程度與腎小球損傷的程度相關;b.可對糖尿病性腎病,重金屬及藥物中毒等腎病早期發現、診斷和療效觀察提供參考依據;控制不良的糖尿病,常發生腎臟損害,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是zui早出現的指標之一,還可能通過檢測尿白蛋白濃度對糖尿病性腎病分期及愈后作出判斷。
(2)尿中免疫球蛋白濃度測定及尿中游離輕鏈分析。尿中游離輕鏈(本周氏蛋白)的檢測對診斷輕鏈病是*的步驟,并對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的預后判斷也有一定幫助。免疫濁度分析定量分析γ或λ輕鏈的濃度,測定結果可靠,對M蛋白Ig類型的鑒別,以及尿輕鏈的檢測,對單克隆丙球蛋白病的診斷、分類和預后都有一定參考價值。例如IgG型骨髓瘤常較IgA型或輕鏈型預后好。IgD型骨髓瘤的預后常較差,其發病年齡往往較其它類型為輕,且以λ型占多數。
(3)選擇性蛋白尿測定腎小球濾膜正常時只能使分子量<70 000的蛋白質濾過,分子量>70 000的蛋白質不能濾過,稱為蛋白尿的選擇性。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,但分子量仍以低分子蛋白質為主者,即腎小球濾過膜的結構仍保持原有大小的孔徑,稱為高選擇性蛋白尿,表示病情不太嚴重,而且用類固醇激素治療效果較好。反之如果高分子量的蛋白質排出增多,表示選擇性降低,病情也較嚴重。通過尿IgG/血清/IgG值除以尿ALb/血清白蛋白(ALb)的值,即為選擇系數,選擇性系數<0.1為高選擇性蛋白尿,表示病變輕微;選擇性系數在0.1~0.2之間為中度選擇性蛋白尿,表示病情一般;選擇性系數>0.2為非選擇性或低選擇蛋白尿,表示病變嚴重。高度選擇性多見于微小病變,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療效較好;低度選擇性多見于膜增性腎炎,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或膜性腎病后期,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反應差。
(4)尿中補體測定對腎病的診斷、鑒別診斷頗有意義。各種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及大多數急性腎炎,尿中往往補體C3陰性;而膜性增殖性腎小球腎炎。膜性腎病、狼瘡性腎炎活動性等慢性腎病尿中補體C3大多為陽性,因此,測定尿中C3可對此類腎病作鑒別診斷。尿中補體測定可用于估計激素療效和預后。尿中C3陽性的腎小球疾病患者較陰性患者病情重,含量越高病情越重。如腎病綜合征患者尿中C3測定為陰性,對激素治療則敏感。尿C3測定在腎小球疾病的預后上也有一定參考價值,它與尿內溶菌酶測定的關系相當密切,C3陽性者溶菌酶基本陽性。腎小球疾患溶菌酶增加,表明間質已有損害,是預后不良的表現。臨床上所見C3陽性的腎小球疾患,其病理變化也多較重。
(5)β2-微球蛋白(β2-MG)測定了解腎小球濾過功能,其敏感度顯著高于目前常規應用的血肌酐測定,當血肌酐還不能反應異常時,血β2-MG已顯示腎功能的異常。對IGA腎病,尤其是腎小球硬化者,即使腎功能正常,β2-MG也增高,可能由于該類疾病的患者體內免疫反應較強,淋巴細胞被激活,從T和B淋巴細胞中釋放的β2-MG增加之故。對于重金屬中毒腎損害的流行病調查,尿β2-MG可作為篩選試驗。β2-MG水平為小管間質性疾病的靈敏指標,如Bartter綜合征,萬可尼綜合征,Willson′s病,以及原發性腎炎等,尿中β2-MG均升高。
(6)尿α1-微球蛋白測定腎小球。腎小管發生病變時,尿α1-MG水平升高,與判斷腎功能的另外二項指標β2-MG和肌酐(Cr)呈密切相關。肌酐廓清率(Ccr)在100 ml/分以下時,α1-微球蛋白升高,為80 ml/分以下時,β2-MG開始升高。可見α1-微球蛋白比β2-MG敏感,而且患惡性腫瘤時不升高,因此,與β2-MG相比,α1-MG在早期和鑒別診斷腎功能方面更具有臨床價值。
© 2024 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30958號-14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